但不能否认,余姚长的也还凑合,好吧,是挺漂亮,尤其是变的越来越白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身上就好像罩了一层雾蒙蒙的仙气儿。
其实一入学的时候余姚就已经不黑了,但还没有白的这么显眼,经过一个军训的磨练,现在,她亮的发光。
一白遮百丑,何况人家底子还不错,抱的美人归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刘颖酸酸的想。
余姚:……还没抱回来。
当温度到了十一月还没降下来的时候,人们开始慌了,谣言满天飞,网上也是一片的末世论,吵吵的很热闹,政府出手干预过,也在电视新闻里辟谣,但人心浮动,效果并不明显。
一直到十一月中旬,东北下了第一场雪。
秋天就没有来,气温变化就是简单的三级跳,酷暑,降温,严寒。
从夏天到冬天就经历了三天,短短三天,从零上三十度,降到了零下,降温幅度将近四十度。
短时间内的急剧降温导致流感横行。
但不管怎么说,冬天是来了,大家紧张了一个夏天的焦躁情绪都被这一场雪给带走了。
东北的网友们还在网上调侃,“冬天的脚步太快,咱这小体格子受不住啊!”下面配了几张感冒流鼻涕的动态图。
东北的那场雪好像打醒了已经睡迷糊了的秋姑娘,全国从北到南,纷纷入秋。但还没等人们仔细感受一下秋天的懒散,冬天转瞬而至,虽然没有东北那么夸张的三级跳,但大家还是能感觉到,今年的秋天特别短。
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的老人已经开始去超市抢货了。
余爷爷指挥着余二叔跑了小一周,把自己家,余二叔家,她们家都堆满了。
不单单余爷爷这样,村里家里有老人的人家都这样。
余姚回家看见自己屋堆着的两大包挂面,探头问余妈妈,“面条怎么放我屋了?不会坏吗?”
余妈妈艰难的从厨房狭窄的小道里走出来,“坏也得放你那了。”家里没地方了,不放你那,就只能放客厅和厕所,你自己看着选吧。
余姚:那还是放她屋里吧!
守着面条玩手机,刷了会儿微博新闻,看见了官方推送的头条——海捕二十斤野生大黄鱼卖出百万高价。
跑出去给余妈妈看。
大黄鱼是他们这的特产,姚姥爷(余妈妈姓姚)当年也打过一条十三斤的,不过那是很久以前了,是余妈妈小时候的事了,那时候大家都穷,卖不上价,就卖了一千块。
那时候的一千块不是一笔小钱了,据余妈妈说,就是因为有了这一千块,她才能上学。
换句话说,余妈妈的教导主任是一条大黄鱼换来的。
虽然这么说有点奇怪,但也没错。
余妈妈拿过手机点开新闻,看着那条黄澄澄的大鱼感叹,“多少年没有见到过这么大的鱼了。”
然后又说,“最近大鱼不少,经常看见这样的新闻。”
余姚吃着余爷爷做的枣子不在意的点点头,“是吗?”
“是啊!”余妈妈眼睛聚焦在余姚胸前好一会儿,把人推到房间里,小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