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张瀚和麻承恩大捧的赚银子,李慎明却只能置身事外,心里热辣辣的甚是难受,加上他知道张瀚在天成卫各地摆平了地头蛇和范家,开始大肆收粮,这也是有利可图的大生意,心里更是心急火燎,不过再急,李慎明也不会随意下注,多年生意做下来,他绝不会做轻率的决定。
张瀚道:“晋铁虽是质差,但胜在煤炭充足,所以仍然行销北方。卖不起价格,要紧的就是用煤炭炼铁,杂质太多,铁质太脆,所铸物件极易损坏,而且容易生锈,时间不久便锈迹斑斑。是以人们多不愿买用,价格自是卖不起来。更重要的,是不易拿来打造兵器。咱们大同马市,官市时也会给鞑子一些铁锅,那可不是咱们晋铁铸成的,那是朝廷拿出来抚赏北虏的,用的都是南铁……老兄,如果咱们能改变这种情形,增产又使铁质更好,恐怕赚头就会大为增加吧?”
李慎明狐疑道:“张老弟还精通炼铁?”
张瀚对这方面倒确实知道不少,他看了几年杂书,知道英国的工业化进程最重要的肯定是纺织机和蒸汽机,但焦炭炼铁肯定也是英国早期工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力之一,当时英国也是高炉遍地,但国力木柴资源有限,很快就限入了燃料不足的窘迫境地,后来改为煤炭炼铁,也是和现在晋铁的毛病一样,后来是英国贵族杜德利解决了煤炭炼铁的不足,使得这项技术推广开来,最终解决了钢铁产量不足的瓶颈,给英国的工业革命,添加了足够多的燃料。
后人惊奇于十七世纪英国工业发展时的人类科技大进步,其实张瀚倒是认为,资本逐利,只要商人迫切需要,又有利可图,自然会使相当多的聪明人投入到研究之中,并且最终出现足够好的结果。
“所知不多,但对怎么建造炼铁炉和铸造炉,怎么减少铁中杂质,怎么锻造,倒是确实知道一些。只是所知不细,还需慢慢摸索,但我还是很有信心,最少将来我们的晋铁,质量不在闽铁之下太远。”
张瀚知道怎么建出储能的高炉,尽量加大入风口,减少出风口的能耗,怎么使用焦炭,甚至他还知道在高炉边上建储水池,用水能带动鼓风机,这是英国人的发明,中国其实也有水排鼓风法,但现在知道的人反是不多……当时在书上看到是当趣闻在看,毕竟英国的水力鼓风机在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就淘汰了,包括水力锻造也是一样。
在这个时代,英国的进步远在华夏之上,当然也包括炼铁,在八旗入关时,英国的炼铁业已经十分高端,克伦威尔的铁骑兵人手一柄水力锻造的新式马刀,人人穿着水力锻造的胸甲,相比之下,所谓的劲旅八旗,在装备上不知比铁骑兵落后多少,组织结构什么的也就不必提了。就火器来说,明军的火器铸造落后还不太多,但生产流水化,装备组织,操练,战法,无不落后太多,明军的那种火器水平在欧洲那边真的是原始层面的,同样的几万火器兵,西班牙人分分钟能教大清八旗怎么做人。
在张瀚看来,这个时代的华夏是全面落后的时代,但他又能怎样?只能凭借自己所学所知,尽量叫自己和身边人过的舒服愉快些……反正几百年后,中国一样崛起了,张瀚只能这般想着宽慰自己。
“纵是这样,”李慎明对张瀚的话毫无质疑之处,这也是长久打交道下来的信任,若是别的十六七岁的少年拍胸脯说能改进炼铁办法,李慎明准是一脚踹过去,叫他有多远滚多远。张瀚自是不同,但李慎明还没有心动,只是笑着道:“获利终究还是不多。”
一个高炉一年出百万斤铁不少了,按张瀚所说,一年获利可以从二万到四万或六万,但比起诸多麻烦来,还有要分出去的好处,这个利润实在缺乏吸引力。
张瀚淡淡的道:“若只是在咱大明北方贩卖,确实得利不多。”
缺铁其实是全国性的,明朝的矿业还不及宋时发达,但人口却较宋时增加,铜,铁都是不足,不过晋铁只能销于山陕和宣大一带,最多到河南,再远的话运费太高,并不合算,就算产量增长利润增加,毕竟北方的购买力是有限的。
凭着成本控制和质量上升,张瀚可以多建高炉抢占北方市场,但那不是一日之功。各地的保护势力和牙行都是地头蛇,没有强悍的实力,到处抢市场,最后准会崩了自己的牙。
“老弟的意思是,鞑子?”
张瀚脸上露出微笑,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舒服,不需要说太多废话。
若是旁人,听着张瀚的话不免是往南方想,只有李慎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