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阁左右卫的三十辆大车之外,又绕了一圈,形成了第二层的车墙。只有皇后与越王两位殿下二人乘坐的一大一小,二辆辇车,驶入到了车垒中央的空地。
整个过程虽然急迫,却都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也在此刻,李世民心神有感,看向那西面方向。那边的几卫兵马,已被敌军彻底击溃——
“你就是崇文阁左虞候李世民?”
就在御前伴驾的二百‘豹骑军’,以及上百人的绣衣卫,都陆续安置妥当之后。就有一位面白无须,身着紫袍大氅的老者,大步行至李世民的面前。
“正是世民!见过汤公!”
李世民才刚准备施礼,这老者就直接就抓住了他的手:“随我过来,殿下有命,传你晋见!”
片刻之后,李世民就被这位强拖着,带到了那御辇之前。
而就在他再次躬身,欲大礼拜见时,就听萧后语声清冷道:“起来吧!大敌当前,无需赘礼了。本宫问你,毗卢遮你是如何想到要在这里筑造车垒?”
“职责之内,份内之事而已。小臣只是遵照我军中条例行事——”
李世民话才说到一半,就被萧后打断:“这等冠冕堂皇,不尽不实的应付之言,就不要在本宫面前说了。”
李世民唇角微抽,心想自己说的就是实话,结果这位皇后陛下,反倒不信了。
他却并不打算曲意奉承,依旧朗声言道:“大隋军志有言,当敌情不明之时,可先使侦骑四出,探查敌情,本部就地筑垒列阵,使我军先置于不败之地。”
当他说完这句时,清晰感觉到那辇车之内的气机微滞。而这辇车周围,也气氛有异。李世民却全不在乎:“之后小臣,见董纯与独孤承,卫泽三位左右备身府大将一直未见音讯,又有人传播谣言,试图动我军心。而这浓雾遮蔽十里,如只是为掩护那些贼人刺杀,似有大材小用之嫌。所以更添防备之心,为防万一,小臣又将堑壕的范围,扩大近倍。”
说到这里,李世民才抬起了头,看向那辇车之内,
他不是第一次见这位萧后,可此时却见这位,虽然气度雍容如故,却是面无血色,神色也凝冷异常。
除此之外,这位的脸上,似乎还残留着几分尴尬之意。
而在其身后,还坐着两个少年,一左边正是杨颖,右边一位衣饰华贵的男童,此时也都是煞白着小脸,眼神惊惶不宁。
南阳公主则居于萧后身侧,此女倒是身肖其母,此时虽也情绪不安,却依然风仪玉立,落落大方。
“李虞候之言,应当不假。”
打破沉寂的,正是之前将李世民一手抓过来的绣衣别驾汤元化:“据奴婢所知,这次伴驾诸部,只有崇文阁的左右卫,是按照大隋军志中的条例携带物资,”
“左右备身府安乐已久,久疏操练。数日前崇文阁左卫能于小阅中鹤立鸡群,并非是因李虞候能力出众,而是因其尽职尽责。”
此时辇车之下,又另有一位紫袍中年,俯首一礼:“殿下,如今的首要之务,还是应敌!些许小节,可待日后再说。”
李世民认得此人,正是萧后的亲弟萧瑀,如今官至内史侍郎。虽未置身‘五贵’之林,权柄也与同为内史侍郎的虞世基,相差不可以道里计。可这位还是颇受天子与皇后信重,委以朝廷机要。
萧后果是从善如流,又凝然问道:“我听人说,毗卢遮你昔日曾在临汾郡大破贼寇,以不到三百人,大破十倍之敌?”
“确有此事,然则那日小臣所临之敌,不过是民匪草寇,真正可言精锐者,不到二百。”
李世民不知萧后,是从哪里听来的此事。可想来不是御史台,就是谒者台,又或者是绣衣卫。
他大概猜知这位殿下,问及此事的用意,所以毫不隐瞒,直言不讳:“那时之所以能破敌,一是因部属得力,而是因地形之助——”
萧后明显听得不耐,微一挥袖:“长话短说,我且问你!如今日由你来指挥,可能挡住外面这群逆贼?”
李世民的眼中,顿时微光闪现,顿了顿,方道:“以臣观之,今日犯驾之贼,皆为精锐之军,且有四百铁骑随行,战力或凌驾于边军之上。即便正面交战,我左右备身府诸部,只恐亦非其敌。”
他说到这里时,那萧后的脸色,更显森冷。不过此时李世民,却又语气一转:“不过臣如有足够兵力,可以在此坚守至少半日,以待洛阳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