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月来京城这几年,之前三哥跟阿爹一直游历在外,舅舅痴痴傻傻。
白如月不放心家里,外婆和阿娘也不放心她跟四哥两个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游逛。
所以,这些年的上元节,白如月和四哥守在外婆和阿娘的身边,什么热闹也不去凑。
今年一家人聚齐了,早早的,白启力便嚷着要去大相国寺看热闹。
张老太太满脸堆笑的连连点头:“行,都去吧,到时岩哥儿看好这皮猴。”
白启力站在张老太太的身后,俯下身去,双手环住张老太太的脖子,把头贴到老太太的脸上,嘟嚷道:“外婆,力哥儿不是皮猴。”
张老太太抬起手摸了摸白启力的脸,笑得满脸褶子,“好,力哥儿不是皮猴。乖孙头儿,你轻点摇,外婆的头都被你晃晕了。”
赵群芳看着抱着外婆撒娇的力哥儿,心里一阵阵欣慰,她的三个孩子都很会讨母亲欢心。
赵群芳想想问道:“阿娘,我们今年要不要搭座灯棚?”
张老太太拍拍白启力的脸,让他站直身来,转头对女儿摇摇头道,“算了,抚河边上的地,从金明池的皇家楼台起,往东往西两边,撒满了王孙贵胄、达官显贵人家的灯棚,我们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你们要出去看热闹的,出去逛逛,逛累了便回来。”
白启力歪头的问道:“外婆,为什么不搭灯棚?咱们家现有不缺银子,找人买个位儿呗。”
张老太太正色道:“你这个小皮猴,你以为呢,那位儿是有钱就买得到的吗?就算买得到,也是边得不能再边的位儿了。还有,你们可要记好,咱们根基浅,咱们要低调,万不可有点银子就张扬嚣张,明白吗?”
白启力见太婆板脸郑重起来,虽不大明白太婆话里的深意,却也没敢再多说。
上元节的头天,张素素带着吴静来看望张老太太,诚邀沁园一家明日去候府的灯棚观观灯。
上元节这天,吃过午饭,白如月跟着三哥四哥,在一堆丫头婆子小厮的簇拥下往大相国寺去。
大相国寺的诗会,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已经没有能记得了。
有人说是太祖时就时兴的。
有人说是前朝时便有了。
据说,大相国寺的藏经阁里,藏着几位圆寂的方丈的手记。
说大相国寺的灯展诗会,源起于前朝一位相爷,该相爷曾经是位穷酸士子。
该士子来京城赶考,没有银钱吃饭,白日里在大相国寺门口写诗作画换些银钱。夜里,便在大相国寺与知客僧们一起在香房里削签做香。
后来这位士子科考高中榜眼,入仕途,最后官至左相。
这位寒门出生的相爷不忘初心,救济贫苦,与大相国寺的方丈商议,让人做了灯笼,抄些警世之言或好诗好词在灯上,灯下放只箩筐,来逛诗会的人看了,觉得好的,便投钱于箩筐里,算是打赏,也算是布施。
传着传着,到后来,大相国寺的灯笼不光是抄录上现成的诗文。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