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十,是建文朝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朱允炆一个人窝在书房里谁也没有召见。方孝儒和其他大臣跪在门外直到掌灯,皇帝才单独召见了方孝儒。
朱允炆在自己师傅面前痛哭流涕:“师傅,朕是一个失德的天子吗?”
方孝儒坚定地道:“陛下乃古往今来少有的有德天子。”
朱允炆哽咽着道:“那为什么上天要这样对待朕,昨夜朕看着承天门的大火,心里就非常难受。难道朕是个失德的天子,上天要惩罚朕!朕想下罪己诏。”
方孝儒也是老泪纵横,跪倒在地,一个劲地磕头:“陛下,主忧臣辱,这都是我们做臣子的无能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陛下是臣下的要乞罪,岂能让陛下下罪己诏。如果陛下这样做,岂不是让天下人都投向了燕逆吗?”
朱允炆摆摆手让方孝儒起来,道:“师傅,那你说现在该怎么办?”
方孝儒叹了口气道:“陛下,臣以为,也许黄大人的一些做法过于耍弄权术,全然没有顾全大局。耿侯新败那会,如果不换他呢,耿侯善守,也许现在仍然能将北平围成铁桶一般。只是他力主换帅,现在看李景隆的确是竖子,全无乃父之风,一再丧师辱朝。
还有就是对待辽王,黄大人只看到辽王有野心,但却不懂得利用辽王与燕逆之间的矛盾。总想要牵制辽王,好了,把辽王得罪透了,现在辽王回来跟朝廷讲价钱了。如果当初对辽王信任有加,何至于今日?
唉,臣也有私心,看着黄、齐二人受到陛下信任,臣有的时候为了顺着陛下的意思,也没有阻拦,以至于今日的情况。臣无能,请陛下治罪!”说着方孝儒又想下跪。
朱允炆连忙把方孝儒拦着,这些事哪一件不是自己首肯的,现在方孝儒竟然一一数落出来。朱允炆内心虽然不舒服,但回过头想想,方孝儒说得的确有点道理。朱允炆叹了口气道:“师傅,说这些也没用了,事已至此,我们应该怎么办?”
方孝儒沉吟一下道:“陛下,眼下的急所有两处,第一是定下前线主帅的人选,第二是同意辽王所请粮饷,敦促辽王出兵北平。主帅一定要选一个有能力有经验的人,而辽王那边也要派一个有分量的大臣再度出使才行。”
朱允炆点点头道:“师傅说得是,可是朝中还有谁可用呢?”
方孝儒道:“以老臣所见,现在只有魏国公可以胜任了,虽然魏公与燕逆有姻亲关系,但魏公此人是出了名的忠孝之人,如果此时不避嫌任用魏公为帅,徐辉祖必定会感陛下知遇之恩,奋力讨逆。副将可选郭英,他跟辽王是翁婿,辽王看在这份情面上也会加紧南下。”
方孝儒这样的建议好是好,但朱允炆皱着眉头也不答应也不反对。方孝儒知道自己这个学生的性格,也不说话在一旁侍立等待他的决定。
过了半晌,朱允炆道:“主帅的人选兹事体大,还要从长计议。至于十五叔那边所请,朕就准了吧。一年一百五十万两粮饷,十五叔也应该有所表现了吧。至于押送的人选,师傅可有建议。”
方孝儒道:“杨靖或者练子宁,这两人和辽王的交情都很深,其中臣更属意杨靖杨大人,练子宁还是缺乏点分量,如果使杨大人去,务必能督促着辽王拿出点成绩来。”
李景隆的惨败加上宫里的大火,很快在应天流传开来,民间已经有一种谣言在传播,说天子失德,篡改祖制,这些都是上天对当今皇帝的惩罚。
到了这一次,黄子澄再也不敢保李景隆,他爬在朱允炆的御驾之前,捶胸顿足怒斥李景隆误国:“荐景隆误国,臣万死不足以赎罪。”
五月底,李景隆披枷戴锁被囚车送回京城,帝下召入刑部大狱论罪。练子宁执数其罪,请诛之。建文帝犹犹豫豫,最终以其有世券免其死罪,练子宁愤激叩首大呼曰:“坏陛下事者,此贼也。臣备员执法,不能为朝廷除卖国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无赦臣!”大哭求死,杨靖等劝之不从,帝为罢朝。
越两日,建文帝召杨靖入宫,委以钦差使辽。杨靖奉旨,与辽王府长史杨荣入库校点饷银一百万两,准备押往辽东。
同日,锦衣卫以黄子澄、齐泰二人下刑部大狱。两朝老臣刘三吾走完他七十三岁的人生路程,在黄、齐下狱之日薨于府上。对于政治敏锐的人都闻到强烈的气味,京城要变天了。
……
长江入海口北岸有一个小镇子,名曰吕四场,是一个由淮南盐场发展起来的城镇。因占着长江出海口,地理位置重要,不少私盐贩子都在此落脚,一来二去也由一个灶丁组成的小村落变得有些繁华的小镇子。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