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喧哗、杂闹、熙熙攘攘,然后——
人去楼空,恰似尘埃落定后的荒寒。
大年初八,我站在喧嚣之后的废墟上。
别绪,离愁。
却原来,多多少少的,毕竟还是经受不起啊,你这别离的愁苦。
“虽然在一起时也不觉得什么,可大家这么一走了,心里还真不是滋味。”说这话时,我的心里有朵酥软的泪花正含苞待放着。
“是啊,我也觉得。”佳回答着,边收拾他的行李。他的行程就在今晚。
不是滋味的滋味,只留得一室的静默,满心的空寂。都走了,就走了,一年仅有的一次的团聚,来得漫长,却去得如此的匆促,不留情面
去堂姐家托她带点东西给哥。然后跟亲家母目送着堂姐一家的车远去,只剩下她一个老人家守着空落落的一座房子。突然想到,最饱受离愁的人原来是我们最伟大无私的母亲啊!儿女的天地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渐渐地远离了母亲的身边。就算我们有短暂的几天回到家里,也是走门串户,难留家中;绝不会想到要给母亲留点时间,让她好好看看你,听她诉说年来的思念和琐碎。没有,我们是不会顾及母亲这么点点的小小需要。当时间忽悠而过,急匆匆地,我们又要返工,返校了,带走满屋的欢声笑语,所有的熙攘吵闹。静悄悄,空荡荡,满眼荒寒。
当我跟老人谈及这种情形时,她反而绽开了满脸的皱纹,安详地说:是这样的了,孩子,是这样的了。他们这次能回来十几天,孙子也都来了,这个年过得热热闹闹的,我也就满足了;小孩要赶去上课了;再说,我也习惯了他们的来来去去,是这样的了
是这样的了,习惯了。习惯了,就成自然了,就不足为奇了。但是从不习惯到习惯的那个过程,需要经历多少和多久的煎熬啊!母亲们的习惯,是出于对孩子们的祈祷和祝福,是出于母爱无私的理解和默默接纳,抑或,是出于年老心境的无可奈何和淡然在经历过岁月沧桑的磨洗之后,她们已拥有了足够的安详与平静,去面对生活的喜怒哀乐和变迁,处变不惊
我仅仅用了二十四小时就扫清了别离的阴霾。毕竟我也不久就将离去。我必须在离开之前尽力为家里多做些事。
接下来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我离家的那天刚好是正月十五,晴朗了许久的天却布上了阴霾,时有清凉的短脚春雨送行。母亲撑伞送我到车前,一再地叮嘱我路上小心,到了学校记得打个电话回家
我找到位子坐好,回过头去,却已经模糊了母亲的身影。车走在家乡的原野上,车窗上挂着新鲜晶莹的雨串,密密地像精致的流苏,像秋风卷起的珠帘。休耕了几个月的田野上,到处的春草色,怯嫩嫩的,迷离而清新。恍惚间,一股酥酸的味道,闪速地麻痹了周身——
总是抛不低你啊,如春草般顽劣滋生的你啊,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