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之道,不得其径,却见万物枯朽,而山石不易,静思十年,窥得一线长生之路。那年还只三十出头的金光,估计和初至兰若寺的那个小光头圆觉差不多吧,只当自己秉心正念,便能万劫不移,不假思索便倾尽一生。
无尽岁月,长生不死之愿,似乎得到了。
身重如石,经年不移;思维如石,五日而忘;其心如石,不闻岁月匆匆,金光上人也不知道自己活了多久,也不知道到底有过多少弟子死于他前,更不知道自己的长生之路有何意义。
好在屋外还有一株松树,老僧一心起,屋外也突然间吵闹了起来。
许是烛光燃尽,方丈之内,星火皆无。三人都没有动身去续上烛火。屋外的喧闹声,内室的静寂,仿佛两个不同世界。
屋外的喧闹,依时而尽,屋内的黑暗中,老僧双目一睁,便如两颗最璀璨的宝石一般,耀灼大千。
一僧跪于方丈之外,叩头道:“老师,古松已折,弟子细数,得圈纹二百七十整。”
老僧于方丈之内,道:“起来吧。二百七十年了,当年一粒松子,贫僧亲手种下。”声音清越,毫无初见时的急促,“二百七十载,你已树荫参天,我犹七尺;二百七十载,你遮我阴凉,我为你施水;二百七十载,我饥食松果,你餐日饮月……”
清音洗心,老僧的话语淡淡泊泊,便如将那二百七十年的岁月,引于眼前。宁采臣能感觉到这漫长的岁月中,老僧的孤寂;这二百七十年,对古松为友为伴的心神相交;这二百七十年,初窥道基的喜悦,身化磐石的惶惑……
一点虹光,自蒲团而起,光华万千。唐三藏了然,宁采臣稍微诧异,这老僧竟是修至这般境界,虹光一起,便是正道佛果。
虹光中,老僧面色舒展,化石的惶惑,修道的迷茫,长生的眷恋,在他脸上一一显现,最后化作一份解脱。
老僧面上解脱之色一现,那虹光愈盛,将老僧笼于其中,极乐之音,于天地间显圣。
虹光极盛而衰,老僧的身形与那虹光一道淡化,天地间,似有一道雷音响起,道:“彼岸皆苦,愿众生得乐。”
雷音中,那道将逝的虹光,望空中一跃,便要投西天极乐而去。
老僧居其中,面色平淡,不为所喜。不知为何,老僧目光一接那倒于地上的松树,竟是一滞,身形一动,便从那虹光中脱了出来,落于松树之畔,淡淡的身形,合什望西天拜道:“弟子难脱苦海,愿再赴红尘,重修大道。”
如是再三,那虹光围着这刚刚被火焚过的“观音禅院”,三折而返,引得红霞遍天,那雷音一声叹息,似叹众生痴愚,又似叹这老僧心智坚恳。
虹光望西天而投,老僧身形隐没。
跪于方丈之外的僧人,大哭道:“老师圆寂了。”
霎时间,满院痛哭之声大起。
冬末春生之时,无人见之处,一粒隔年的松子,悄悄吐出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