彦,若有所思地说道:“若将军府中不便,我等明日便启程!”
管彦一听,知道周瑜误会了,忙起身安抚:“公瑾多虑了,某并无此意,只是顺口询问而已,顺口询问而已啊!呵呵。”
周瑜闻言,再次坐下看着管彦,以待再言。
怎么开口能不着痕迹呢?管彦心中盘算着,倒是周瑜先开口了:“骠骑将军,那日在天元楼听闻徐州战事起,小子素来喜好军法兵略,不知将军可否透露一二,也让小子开开眼界?”
年亲人总是有好奇心,古时信息不通,有能第一手了解的机会,周瑜怎会放过。
管彦一听,心中大喜,真是瞌睡了就来枕头啊!正愁不知道咋开口呢,这周瑜自来询问就给了管彦就坡下驴的机会了:“嗯,公瑾既有此意,我当承认之美;且闻公瑾素有才名,若有所悟,当不吝赐教啊!”
管彦将目前得到的战事消息献给周瑜大致讲了一遍,又将陶谦所呈送的奏疏递给了周瑜让他细细读下。
这一举动让周瑜颇为感动:管彦身居高位,行三公之权,平黄巾、破韩遂、诛董卓,功勋卓著,谋略过人,却对自己个尚未弱冠、名不见经传之人如此厚爱并且信任,这让周瑜对管彦的敬意又高了几分。
周瑜平稳了下心态,逐字逐句地阅读起陶谦地奏疏起来了,一边读着,脑子里结合起管彦给与地信息,迅速地分析起来。
一盏茶后,周瑜慢慢地将奏疏恭敬地放还到了管彦的书桌上。
管彦满怀期待地问道:“公瑾有何教之?”
“不敢言教!”周瑜忙起身还礼:“将军之意如何?”
这不疼不痒地一个反问,让管彦皱起了眉头:“公瑾务须相试,但说无妨!彦之意,保徐州,退曹兵即可。”管彦又抬眼认真地看向周瑜:“彦亦可告知:洛阳之兵不足三万,以兵戈相止已不可行矣!彦之谋臣皆不在侧,此事无人相商,心中甚苦,公瑾虽年幼,然彦素仰才士,‘求教’二字实乃肺腑之言也!”
说罢,管彦竟然站起身在周瑜惊讶地目光中,来恭敬地作揖行礼。
周瑜忙上前受宠若惊地半跪着托起管彦双臂:“将军折煞我也!”
周瑜把管彦扶定后,若有所思地瞥了一眼管彦诚恳的双眼,心道:骠骑将军竟如此礼贤下士,乃真英雄也!
这时候的周瑜,还处在对英雄崇拜的青春成长期,其实在内心深度对于孙策也只是儿时玩伴地兄弟之情,还远没有形成共同地价值观以及共同地奋斗目标。
管彦此时若是知道自己一番略显做作地、怀有其他目的地礼贤之语,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成长中周瑜地发展方向,那他必然是万分兴奋的。
想到这里,周瑜略有激动地躬身道:“将军如此待我,瑜感激涕零,今有肺腑一言,请公试听之!”(未完待续)<script type="adb2ae163700c0dfc20362fc-text/javascript">show_htm3();</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