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先来上一句:请各位有关于主角年龄太的疑问的朋友,请认真看完这一段文字,谢谢!!!
好吧,我老实交代,在写这一段文字之前,我却想着先向各位书友们一件事情,曾经的我,也是一位整天留恋于各大书库网站的书虫,只是后来,因为看某部大作,写得正爽的时候,那作者突然告诉我们他要TJ掉了,卧槽,当时就怒了,哥们正要到**呢,他却告诉我他不行了。
凡此总总,后来又经过几次如此这般烦人的事情后,才在大怒之余,自己急急忙忙的买了个本本回来,自己动手开工,写一本,只当是自娱自乐的意思。
至于那位“广东g友”主角的年龄太,做出的一些事情,总是如“婶童”般,让人怕怕。
呵呵,在这里,我却是要大大的谴责一下你了,无可否认,大千世界里,无奇不有,纵观中华文明五千年,天才,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总是如最耀眼的星光一样,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别处我也不去了,就三国这个年代吧。
翻开整本三国志,共六十二卷,几百号人物,自魏武帝曹孟德开始,到吴人华覆结束。这其中,又有多少幼年“神童,”我便一一为你举个例子。
沛国夏侯惇,年十四,就师学,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由是以烈气闻。这也是“婶童”?
荀攸,少孤,从祖父昙,及昙卒,有故吏张权请为守墓,攸疑之,不允,时年方十三。
一个才十三岁的儿,却能在荀家八龙这种大才云集的士家之地,独领着一支偏房,还能出人投地,跟荀彧混在一起,这却又是需要怎样的一种心智?难道这也是“婶童”?
钟毓,钟繇子,年十四,明帝拜为散骑侍郎,难道,魏明帝也是位“婶童”不知道这位才十四岁,或者,是钟毓靠着老父余萌,上得台面的?如果你是这么认为的,请自己去看三国志里关于钟毓的列传。
再比如温恢,年十五,举孝廉,以为禀丘长。算是管一县之地。这也是位“婶童”?
再比如王粲,年十七,司徒辟,诏为黄门侍郎,司徒府相信大家都知道那是个什么地方,却招一位年方十七的少年为郎,这又是“婶童”?
常林,年七岁,有父党造门,问林:“伯先在否?汝何不拜!”林曰:“虽当下客,临子字父,何拜之有?”于是咸共嘉之!一个七岁童,就有如此之智,这又算是“婶童”?
还有最有名的邓艾,年十二,尚知何以为志,什么叫“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这又是位“婶童”?
司马朗,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答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羞愧而自避之,年十二,试经为童子郎,这又会是一位“婶童”?
陆逊年十岁从祖从康,后来,孙策破庐江城,陆康身死被害,陆逊以十二岁之身,独领陆家于江东,支撑起整个陆家,这又是一位“婶童”?
鲁肃,生儿失父,却能独立支家于江淮之地,闻名于江淮之间,这又算什么?
吕蒙,年十五六,便随姐夫邓当,入孙策军上阵以杀敌立功,这又算“婶童”?
还有马……
等等等等……这三国,这天下,这英杰,多如牛毛,试问,那问“广东g友”你又记得几个?何况,本书主角我设定的本来就是位二十几世纪穿越过去的人,虽身,但心智早熟,虽手段稚嫩,但这也是一种成长,何来“婶童”之。
又何必如此大惊失色的大喊“婶童”的美名。
了这么多屁话,呵呵,也只是问了告诉你一个件这么破得不能在破的破事儿,嗯,看书要收藏地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