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是把敌兵打出宣德府,后又设奇兵,竟然把红耀国的主将——天威将军何大用给击杀。吓得红耀国急忙退兵,将占领的地盘又全部给让了回来。本来在这种情况下,正常情况应该是乘胜追击或者与红耀国签订国书,讨要赔偿,划定边境。但是大统国这位当今皇帝竟然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决定,走马换将,把苏定襄调回京城闲置起来。一时间舆论再次哗然,过了几个月全顺帝不顾众人的反对,给了苏定襄派了一个镇抚使的官职,让他来飞冲路。苏定襄这个人更绝,他二话没说立刻上任,甚至连自己的家小都带上了,跟着自己赴任,似乎再也不会回到京城了。而且临走前他入宫和全顺帝密谈了一番,居然使得全顺帝把在抚远路正在打仗的苏定襄的老部下,生生调集了五百人,调归苏定襄节制。这些大军跟随着他浩浩荡荡的上任去了,苏定襄由此成为大统国开国以来第一位带兵上任的镇抚使。其实这镇抚使是个临时官职,从前朝以来,一直是中央政府短时期派驻地方总摄军政的官员,一般来说相当于地方上的总政管,但是通常级别上高对方半级,暂时管理一路或者几路的政务和军队。虽说是总摄军政,但一般主要都是管民政,所以通常都是文官出任。历代的镇抚使中跟武将沾边最多的就是几位由兵部派出的文职大员,一般到地方上也就呆个一年半年的,所以没人会带那么多的部队。更何况各路都有固定的守备军队,由一位镇路将军统辖。额外调兵,驻地给养都是问题,也名不正言不顺,大家都不理解。京城的百姓私下里都说这皇帝和将军都是错吃了彪药,脑子进水了。但不管别人怎么说,苏定襄却是稳稳当当的奔着飞冲路来上任了。而且他沿途还没少收各地官员的孝敬,到了飞冲路后又大模大样的教训了一番不听话的镇路将军葛友材。并且大放厥词,说历代的飞冲路总政管都是窝囊废,贪图享受不在治所坐镇,反而跑去绥安府躲清静。老子偏要煞住这股歪风,从我开始,以后本路的最高官长一定要在寒泉府呆着。
这种异常的举动,别说外人不理解,就连他手下的众将也是看不明白。所以先后有人找到他,进行规劝,就连他的心腹金卫将军曾西虹和奋勇将军沈达都力劝他。可是这位苏都督,苏镇抚使那是油盐不进,众人无奈只好由得他折腾。苏定襄手下的几位将军和他的关系各有亲厚不同。这几个人分别是金卫将军曾西虹,奋勇将军沈达,翻浪将军刘慕生和偏将军许老生。另外还有一人是朝廷派给他的本地裨将李泰。
曾西虹字信峦,是苏定襄老部下,当年都在飞鱼军任职。他是一位散修的弟子,稍通炼体之术。此人跨下一头猛虎,手使一对镔铁长剑,勇猛无双。奋勇将军沈达原本是飞虎卫的果毅,一年前调到边境抵挡红耀国的。在苏定襄的手下表现出众,屡立军功,得到了他器重。刘慕生则是戎马世家出身,与苏定襄从小相识。乃家中庶子,继承不了官爵,所以到老朋友这里谋个出身。此人是鼎湖门弟子,也是学的炼体之术,和曾西虹一样都是走的力道修炼之路。早年有奇遇,驯服了一匹有红吼血统的石血马,善使一口大刀,也是勇武非常。这两人都和苏定襄关系亲近,是老弟老兄。而许老生则是纯粹的上下级关系,许老生和沈达一样都是世俗武者的高徒,武功了得,也颇知兵法。苏定襄对他们也很欣赏,所以这次一起从前线要来跟自己赴任。至于李泰,这个毛头小伙是本地人士,镇路将军葛友材硬塞给他的。估计不是在葛友材那不得志,就是朝廷安插的眼线。不过苏定襄并不在意,他要干的事,朝廷监不监视都没什么关系。
苏定襄从绥安府走的时候,又抽调了当地的三百守备官兵和五百民夫,随着他到寒泉府。众人不解,但也不敢反驳。不过好在路上苏定襄倒是没有再搞额外的事情,所以众将也算了稍稍安心。戌时左右,大军行到了寒泉府外不到两百里的靠山镇,苏定襄命令临时驻扎,埋锅造饭。他让人把姜博抬到自己帐中安放,并叫来了他的幕僚文先生。
文先生五十岁上下的样子,面白清瘦,凤眼剑眉,微有点山羊胡,人长的精明干练,又有几分儒雅。眉目清逸,能看得出年轻的时候应该是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