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院士直接问便是。” 王老道:“你是如何看待科学和科学家的?”
霍利道:“科学是高尚的,是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基石。
但是科学家未必就是高尚的,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在吸纳人才这方面,必须先认识到一个问题。
每一个人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动力是不一样的。
有人基于兴趣,有人追求成就感,想要出人头地,还有的人觉得科研就是追求名利的工具,甚至对很大部分人来说,科研就是谋生的手段。
如果把社会大众对科研高尚的认知强加在科学家身上,对科学家是不公平和不尊敬的。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我要做的就是理解和尊重每个科学家个体的想法。”
王老和几位科学家露出惊讶地神情,目光一致看着霍利。
这段话很难在一个企业家身上听到,更难在一个年轻人的身上听到。
只有真正了解科研这个圈子这个工作的人,才能体会到霍利话里的含义。
王老微笑道:“我明白为什么杨老和李校对霍总的评价那么高了。
如果霍总能够做到你所讲的,我相信和你合作的科学家一定很最轻松。
没有社会压力轻松上阵,结果不会差。”
霍利微笑点头:“我想我在国内做过的事情,能够代表刚刚那番话的真实性,也能代表我的人品。”
王老点点头,接着问,”霍总万亿投资科研的真实性有多高?”
问的算比较委婉的了。
王老这句话的实际含义是,你到底能够拿出多少钱搞“朱峰计划”。
霍利直言道:“来见你们之前,我已经做好了朱峰计划五年乃至十年不盈利的心理准备。
我能在四年时间中创造商业奇迹,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撬动资本市场的能力。
就算抛开地方政府和国家对朱峰计划的扶持,我也能完成万亿投资的承诺。
有句老话叫东边不亮西边亮。
朱峰计划涉及多个科学研究领域,就算只有一个行业有研究成果,也能继续保证朱峰计划的继续运行。
王院士问的这个问题,不仅是在考验我,也是在考验各位教授的能力。”
八位科学家同时露出了笑容。
了解这行的人才知道,可持续地理性地科研一定不是盲目无止境的投钱,需要和市场集合起来。
霍利的话表达了他是经营市场的高手。
王老道:“霍总的答案在我心里是一份满意的答案。
我想我会认真思考杨老的建议。”
另外几位科学家同样表达了回国加盟“朱峰计划”的意愿。
说千遍不如做一遍。
他们肯定霍利的答案,不只是因为霍利嘴上说的漂亮,而是霍利在国内做的那些事情为他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才让他的话变得更有可信度。
“霍总有没有想过启动朱峰计划,会有意外事件发生?”,其中一位科学家担忧道。
霍利明白他的意思。
确实出现过很多让人费解的事情,科学家在归国前遇到各种麻烦。
不仅仅是调查和起诉的麻烦,甚至会有离奇死亡的事件。
他们担忧的是自己回国的安全问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