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得对就听,不对的也不用大惊小怪,民众不明白的可以向民众解释或者在报上反驳不同观点。这样一来,在整个社会上形成一种“言论自由”的风气,民众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自然就会促成民智地觉醒,同时官员们在逐渐意识到了民间舆论地力量后,也会自觉不自觉的“收敛”自己地行为,无形当中就会减少贪腐现象的出现,促进国家的进步。
对于广大下层受教育程度不高(或者说一点没有)的民众,他们本人虽然不能利用舆论出自己的声音,但言论一开,注意到他们苦难的人也会替他们呼吁,使“上层建筑”里的人们注意并关心他们的疾苦,从而间接的起到改善民生的作用。
关于经济方面,孙纲认为也是应该变革,但不应象现在“变法”这样,根本没有重点,想一出是一出,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严重问题是,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沿续了几千年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因为战争、自然灾害、外国资本的侵入等众多原因正面临着一点点解体的趋势,西方诸国(甚至是日本)都已经完成了经济工业化的转变,而中国的工业文明现在才初露曙光,如何促进中国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先进的工业文明转变才是他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事,中国毕竟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人口的大国,不管哪一朝哪一代,都不可能忽视农民的问题(别忘了历次改朝换代都是从农民起义开始的),眼下的“变法”并没有深入到这个层面,下层民众对此反应冷淡,也是“变法”成效甚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个“农转工”问题孙纲和孙文经常讨论过,梁启却是第一次听到有人这么讲,孙纲看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的,能感受到他心中的惊骇和受到的震动,不由得有些好笑。
梁启立刻询问孙纲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孙纲和孙文相视一笑,孙纲告诉了他答案。
那就是,兴建全国铁路网。
乍一听起来,兴建铁路和农业问题根本挨不上边,梁启十分急切地想要知道二者之间的关系,孙纲没有直接从中国目前所面临着的状况给他讲起,而是给他举了美国的例子。
美国一开始由英国在北美大6的十三块殖民地独立组成国家后,也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但为什么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转变成工业经济,其实主要得益于铁路的修建,“即使再偏远的乡下农民,也知道乘坐小镇上的火车去集市上,卖掉自己的农产品,取得丰厚的收益。”所以美国的情况基本是人到哪里,铁路就修建到了哪里。修建铁路需要钢轨和机车,这些都是要用大量的钢铁来制造的,所以美国铁路的兴建也带动了矿业和冶金工业的展,而矿业和冶金工业就需要大量的人力,客观上容纳了农业方面过剩的劳动力,“一举而数得”,所以才有了美国今天的兴盛。
中国现在面临的状况和美国刚立国时有些相近,中国现在农业方面劳动力过剩,而耕地面积不足(清代到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乾隆皇帝的解决办法是尽量多开垦荒地,增加耕地的供给量,使耕地缺少的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到了道光年间,这个问题又变得突出起来),修建铁路,开铁矿煤矿则可以容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使这些农民“灾荒之年亦可谋衣食”,不至于因为无地可耕而生民变,造成社会动荡,甚至于给列强入侵造成口实。
铁路网的建成会促进交通的便利,又自然会促进各地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交流,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展,促使国民经济由农业经济向工商业经济转变。
“要致富,先修路。”孙纲对梁启说道,“听起来简单,可对百姓来说,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富强之路,国之大政,牵一而动全身,切不可好高骛远,建空中楼阁,不如从一点一滴做起,在这个基础上让国家渐变的度加快,才是变法正途“闻敬茗君之言,真如醍醐灌顶啊。”梁启叹息道,“虽觉南海师之大误,然木已成舟,为之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