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样的,地理状况也没什么不同,所以比起土生土长的考生,沈栗有个天生的优势: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论起对世界的认知和眼界来,首辅封棋都未必比沈栗强。
吟诗作画沈栗可能没什么灵气,谈起策论,沈栗最低也能保证言之有物。
科考取士看重的就是策论!古人都爱说诗词乃小道。纵观历史,那些以诗词流芳百世的诗人虽多,但其中有很多其实在官场上并不得意,而很多不太长于作诗的人却能出将入相,影响一个朝代的政治经济。
并不是这些人就格外会钻营,于是官路亨通,而不得志的诗人们就是因为小人作祟或皇帝瞎了眼,起码并不全是这样。
用邵英的话说,“风花雪月不能当饭吃,民以食为天,喂不饱百姓的肚皮,他们就琢磨着要造反!”
所以喜欢风花雪月的皇帝最后都成了庸君,任用贤能不是看谁会作诗。
其实大多治世能臣都不怎么有名篇传世——每天想着怎么协调朝政,安抚皇帝,摆平下属,喂饱治下张着嘴嗷嗷待哺的一域百姓就累的要死要死,哪还有精力琢磨遣词造句?能臣又不是超人!
看什么?看策论!
策论才能体现一个人的政治倾向,解决问题的手段。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你要吃皇粮,得能协助皇帝管理好国家,写得好策论,才能表明你有出仕为官的潜质。
沈栗的策论尤其漂亮!
按理说,像沈栗这样没有实际操作过的人写出的策论都会有些空泛或者理想化,用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沈栗的策论完全没有这样的缺点。
和他的为人一样,细致,周详,踏实,利弊分析的明确。
不但邵英赞不绝口,封棋也点头称善。赞不赞同沈栗的政治倾向放在一边,沈栗在策论中表现出的思想是成熟的,主题明确,说明沈栗确实有处理政事的能力,考虑到沈栗的年纪,封棋也不能不道一声好。
封棋看着沈栗,心下颇有些感慨。
做官做到封棋这个年纪,自然会考虑到家族后人。封棋做到首辅,也没有爵位留给儿孙们,将来自己致仕后,家族的荣光就要看儿孙们的了。
封棋忽然有些羡慕沈淳。
几年前沈栗敲登闻鼓时,封棋还只是感叹沈淳有个孝顺机灵的儿子,几年过去,封棋就咬牙切齿了。和沈栗一比,家里几个儿子只能说是平常人耳。
你沈淳怎么就那么有福气?
沈淳颇有些享受封棋嫉妒的目光,这次第,怎一个爽字了得。
和世子沈梧相比,沈栗打小就是被放养的。沈淳真没为这个儿子耗费多少心血。沈栗小时候不读书,沈淳都不管,爱玩玩去,别给家里招祸就成。等到沈栗穿来后,沈淳就更省心了。数一数,他自己都被沈栗救了两三次。
儿子太懂事怎么办?
这是老天爷给脸,祖坟上冒青烟,活该我沈淳享福,前辈子修来的!
邵英瞧着一文一武两员大将的眉眼官司有趣,但他今日找沈淳进宫还有其他事。
北狄四王子兀轮求娶易薇公主和亲之事,到底怎么个章法?
邵英想听听沈淳和封棋的想法。
封棋对北狄的政治态度比较和缓,起码,不如沈淳那般激进。
“别说是个公主,宫女也不给他!”沈淳的立场非常明确。
“如果能使两国关系缓和一些,和亲倒也不失是一种良策。”封棋道。
“臣觉得不成,虽然臣嘴笨,说不出好理由,但臣觉得不能同意。”沈淳道。
封棋失笑,说不出理由,不就是没理由?
“你来说说。”邵英对沈栗道:“你和慎之的观点是否相同?慎之既然说不出理由,不妨由你这个做儿子的替他说说?”
封棋看向沈栗,从策论来看,沈栗的政治观念确实有些像沈淳,比较激进。
“如果学生说易薇公主才刚刚十三岁,就要远嫁北狄,从此不能再回故土,见一见父母兄弟,虽说是‘为国捐躯’,也着实是太可怜了。只怕陛下和阁老都要笑学生稚嫩了。”沈恭敬道。
邵英听了这句忍不住有些难过。
易薇公主是他膝下唯一的嫡公主,儿子们还要敲打敲打,易薇公主却是邵英完全抛却了皇帝的立场从小宠到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