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若皇甫嵩真的起兵讨伐董卓,对姬平本身而言,反倒没什么大用,因为算计他的还有那帮士人,皇甫嵩不可能也没有实力与士人为敌,天下依旧是大乱,甚至更乱。
如今暗中派人而来反倒更合姬平心意。
带兵来的是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和盖勋的儿子盖顺。
皇甫嵩为当世第一名将,但京兆尹盖勋的名望也不差。
盖勋字元固,敦煌郡人,曾任汉阳太守,名震西凉,后入朝为讨虏校尉,他是个良臣,更深得灵帝信任。后来得罪了蹇硕,被发送到长安做京兆尹,即便如此,每逢军国大事,灵帝都会发手诏向他请教对策。
这是个很中直的人,姬平的前身刘辩,曾为了亲信高望之子举孝廉一事求盖勋,结果很没面子的被盖勋拒绝了。
皇甫嵩有三万精兵,盖勋只有一万,没想到这次盖勋竟然偷偷派来了两千,而且还是亲子带领,让姬平心中感念不已。
此时有援兵来,正是雪中送炭,姬平自然不会再去箕关,他估摸着这五千将士应该还没吃晚饭,便吩咐张辽速速派人去东垣县安排食宿。
张辽先带着人快马去接应,姬平也带着卢植,紧跟其后骑马直奔东垣县的壶丘亭东滩渡口,接应援兵。
壶丘亭是东垣县沿河设的一个亭,位于一片山地高台之上。
将近黄昏时分,张辽差人来报,皇甫郦和盖顺率领五千兵马已经在东滩上岸,进入壶丘亭,至于壶丘亭东滩渡口的守津吏早已被张辽收买,。
姬平和卢植带着数十人刚出轵关陉口,张辽便带着三个人迎了上来。
他看到张辽脸上带着几分无奈,心中有些诧异,转头去打量那三人,却见那三人也是迟疑的看着他。
三人都是甲胄在身,最中间那人大约三十左右,面目清秀,微显瘦弱,不像一个将军,倒像是一个书生。
左边之人似乎只比张辽大一些,二十四五左右,身形魁梧,神情沉稳,双眼有神。
右边那人年龄也有二十四五,却生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颇为和善喜气。
三人也盯着姬平看,似乎是不确定他的身份,想拜又怕拜错了,这时卢植在姬平身后沉声斥道:“你们三人还不拜见陛下,迟疑什么!”
卢植曾在平定黄巾时任北中郎将,与皇甫嵩和盖勋关系都不错,这三人自然都认得他。
“卢伯父!”“卢尚书!”“卢将军!”
三人看到卢植,惊呼一声,当下不再迟疑,忙朝姬平下拜道:“臣皇甫郦、末将盖顺、小将士孙萌拜见陛下。”
那个娃娃脸的士孙萌低着头低声埋怨着中间的皇甫郦:“看,我说咱们直接拜见就行,你偏要怀疑,文远多实诚的一个人哪,又怎么会骗我们?”
中间的皇甫郦有些尴尬,左边的盖顺低声斥道:“小三闭嘴!”
姬平修炼御龙经,耳力甚好,可清晰听到三人的低语,不禁莞尔,翻身下马,扶起三人,笑道:“三位将军快快请起,我如今已经不是天子,不必行此大礼。”
皇甫郦惭然道:“都怪臣等来迟,误了陛下大计,致陛下陷于危难,臣等有罪。”
姬平拍了拍皇甫郦的肩膀,安慰道:“将军何须自责,先时董卓造逆,满朝公卿大臣皆不能阻拦,而三位将军能率义师远道而来,足见忠义之心,实乃雪中送炭,又何罪之有?且先安顿了众将士再说。”
三人急忙点头应是。
这时不知谁的肚子咕噜响了一下,左右的盖顺和士孙萌两人立时看向中间的皇甫郦。
皇甫郦被两人这一看,面色倏然涨红。
随后,左边娃娃脸的士孙萌略有些不好意思的开口:“陛下,是小将,实在是饿的慌了。”
皇甫郦和盖顺侧过头去,似乎觉得这小子很丢脸。
这三个人倒是有趣,姬平看到这一幕,忍不住大笑起来:“走,去东垣县,让将士们好好吃一顿!”
在赶往东垣县的途中,姬平询问着三人远道而来的情况,三人中士孙萌年龄最小,性子活,一路说个不停,姬平很快了解了情况。
皇甫嵩接到密诏后,确实有些犹疑,因为这密诏除了那个“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传国玺印外,再没有其他什么能证明它是天子的密诏,而且传国玉玺向来不用于诏令,基本没人知道真正的玺文是怎样的。
但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却一力坚持,他认为,如果这密诏是真的,而皇甫嵩不发兵,便是违抗君命的千古罪人。
他又建议皇甫嵩,不必三万兵马尽起,只需派五千精兵秘密从黄河东渡顺流而下即可抵达洛阳勤王。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