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联合(3)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阅兵的传统,正所谓:耀武观兵者,内振人心,外慑不臣。
现代社会以来的各种阅兵就不用说了,在历史上,曹操就曾经在许昌进行大阅兵,以这种方式来向内外的敌人显示他的赫赫武功。而在更久远的时候,舜也曾经干过用阅兵来震慑敌人的事情。
《韩非子·五蠹》里说:“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意思就是说舜之时,中原周边的蛮族“有苗”常常挑衅,舜乃让众多兵士列队执干戚舞于阵前,“有苗”被震慑退兵而服。
其中干、戚是指古时的两种兵器:盾牌和大斧。用武器作跳舞的工具。史书中所说记载的“执干戚舞”中的“干戚舞”,后来成为乐舞的一种。古时乐舞有文武之分,文舞执羽旄,武舞执兵器。干戚就是盾与斧,都是兵器。士兵操着盾与斧而舞,称干戚舞,属于武舞的一种。
遥想前人风采,陈诚也是深为佩服的。而且阅兵还有提升士气,安定地方人心的效果,所以他就对林梦楚提出的建议很是赞同,难得的没有说出馊主意之类煞风景的话。不过即便是要进行阅兵的话,也还是有很多的准备工作要做的。
别的不说,哪些人有资格参加,哪些人不能参加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军方的各个野战军的甲种团,还有被归入郡兵的乙种团和被归入乡兵的丙种团,谁上谁不上,总得让大家服气才行。
军中的那些家伙们原本就有很多是地方上的豪强,本就是无法无天之辈,在经过了将近半年的浴血拼杀之后,他们在获得了许多的战争经验的同时,脾气也随之而水涨船高。许多人都是一种老子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什么都不怕了的态度。除了在黑龙王陛下面前不敢放肆,其他的时候他们都是一言不合就开练。经常有高层干部打得鼻青脸肿的,然后被宪兵抓去关小黑屋。然后这些家伙们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林梦楚和陈诚无意于打压军中的这种情绪,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中国缺少的就是这种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气和我强我有理的蛮横态度。所以,光是选出有资格参加阅兵的部队就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在这期间,就在总参谋部上演了多次的全武行,以至于两个乙种团的团长被暂时的撤职,转入军校教书去了。
在确定了阅兵的部队之后,那些被选中的部队还要拉到邯郸以北的军营中进行集训。参加阅兵的部队有大约一万里六千多人,包括两个甲种团,两个乙种团,一个丙种团,剩下的都是刚完成了初步训练的新兵蛋子。这些人里面,有不少人在北京之战中刷过经验,对纪律和命令执行的不错。但是另外一些从农村中新选拔出来的人的表现就没那么好了。
这些农家子弟虽然质朴,也很能吃苦,但是对于军队中那种机械一般的纪律性还是不是很能习惯。两个月的集训时间并不能抹去他们自小养成的散漫习惯,他们被选出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同时进行训练的新兵蛋子们都没他们表现的好,这才在矮子群中选出了不那么矮的人来。
可是,哪怕是表现最好的新兵,他还是新兵来着。虽然不指望他们的技战术水平能有多大的提高,但起码的齐步走还是要能踩对节拍才行。
就在黑龙会像是挤牙膏一样地跟着各国的使节还有北洋的来人在那里蘑菇的时候,徐元华忽然就放出消息说他们黑龙会想要搞个大新闻了。
“大新闻?”这是什么意思,船越文夫对霍元甲道:“是有什么特殊额度事情吗?”
霍元甲淡定地道:“静观其变即可,无需多言。”
然后,徐元华就说了,“各位,各位,为了能更好地互相理解,加深交流,元首已经决定,将要在两个星期后,在邯郸西边的空地上举行一次大型的阅兵仪式。大家若是有兴趣的话,到时候请按时参加。”
阅兵活动?原本本漫长的谈判折磨的昏昏欲睡的众人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要说各方势力对邯郸这里什么最为关注的话,那当然是那只曾在北京城下上演了惊天逆转的军队。他们为了弄清楚这只军队的真面目,想了不少的招数,派了无数的探子,但是打探出来的消息都是支离破碎的。
就这些只言片语的情报中,很多还彼此矛盾,让收集情报的官僚们痛苦不已。现在有了这么一个可以近距离直接观察的机会,他们当然的会为之兴奋了。很快的,这一情报便随着电报传遍了全中国,然后向着全世界传播开去。
一时间,无数有心人士的目光都投向了河北平原上的这块弹丸之地。在这个时代,虽然世界已经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变得似乎越来越小,然而两个星期的时间也干不出什么大事来。无论是现在的世界霸主英国,还是日后的世界霸主人类灯塔希望国,现在都没有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打进邯郸城的能力。
所以,这些人就近派出了许多富有经验的武官和其他军事人员,想要借着这次机会弄清楚中国人忽然雄起的秘密。在这个强权就是公理的世界上,不肯努力地增强自己实力的国家要么已经灭亡了,要么将要灭亡。
而列强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地位,自然没有蠢货,起码现在没有蠢货,很快的就做出了反应,就是和黑龙会很不对付的俄国人也是腆着脸皮排出了一个大大的使团。而除了这些洋人之外,国内的各方势力也是很快就做出了应对的措施。操着各地方言的外交人员都挤到了邯郸这么一个小地方,这些人里面不乏各路江湖好汉,让负责治安的钱屛大为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