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头该流放流放。还把自己那个因为睡在羊圈而幸免于难的兄弟封了福山伯。
但是,当年,西北马场明明可以交给她兄弟赚功绩的时候,太后却宁愿给皇帝杠上都要把那差事留给自己外孙。福山伯不通政治,也不会带兵,只是个放羊娃,天天在牲畜身边打转----他真要办点实事就只能做这个,偏偏太后从中作梗硬是毁掉了!
皇后从此也认清了太后对自己好的真相:婆婆可一点都不稀罕自己这个儿媳。她对自己好只不过是要笼络儿子得好处。
她的生子战略取得了成功,迅速诞下了大公主和大皇子,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后宫岁月这么长,活着真是不容易,一个人未免太辛苦。于是,皇后决定抱团.
她对袁妃的观感甚好。袁妃总是淡淡的,跟谁都不温不火,连对皇帝也这样,单只从脸上看,还是李妃五官更艳丽。而且从来都不笼络人,不如李妃积极进取。但袁妃却是个处事公正,自有城府的人。前者体现在她每次见到自己都会规规矩矩行礼,后者体现在李妃几次试图拉拢打压都碰了钉子,对方百爪挠心却还抓不住她一点错。皇后内心很喜欢,觉得袁慕雪把她想做又不会做的事情全做了。
而且袁妃没有儿子,抱养的小四,呵呵,是从咸福宫抱出来的-----李妃总要跟袁妃过不去,简直像是皇帝亲手挑唆的。
皇后在慎重考量之后,主动倒向了袁妃。
袁妃入宫之后便圣心眷顾,至今未淡.李妃看的很眼馋,时不时挑点事出来.现在皇后这样黏糊糊的靠了过来,袁妃更是被卯足了劲针对,再也无法独善其身.
现在轮到了四皇子投壶,李妃娘娘歪眉斜眼的嗤了一声,皇后娘娘给了他一个大大的微笑以资鼓励。小四双手接过箭,眼角里瞟到母妃正捧起茶盏:这是个信号,告诉他想怎样就怎样,不必有顾虑。
大部分情况下,袁妃娘娘给儿子的都是这样积极而随性的暗示。更何况她大概清楚今日这诡异的气氛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帮自以为聪明其实又真的没有很聪明的女人心里又不舒服了。因为两株芍药。整个后宫谁都知道那两株花是李妃的眼珠子,但今日被用来妆点小四的生日宴。偏偏皇帝对李妃的哭闹理也不理,依然故我,只怕有心人就会揣测李妃要失宠了!所以她们一定要做点什么,证明这只不过是个意外,皇帝心中还十分爱重李妃。
然而她们选择了作诗-----一个简单有效立竿见影的法子。折断了我的花我却咏它为你祝寿,多么宽宏大方?
不过袁妃却是多少知道□□的。这个皇帝根本就不是个读书的料,当初被自家弟弟压着好歹过了些经史便觉得足矣。(进境一日千里没错,但实在没坚持几日)皇上说了,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陛下我都读了好几本绝对够了。瞧瞧,还能引经据典了,可见陛下读书颇有成效。然而他对诗词格律一窍不通,只怕连平仄是啥都不知道。
但皇帝还很爱面子,每次文人在自己面前装逼,或者自己要想在孩子们面前装逼的时候都觉得很苦恼。关键时刻,袁慕云给他支了一招:不管以后谁再写了诗词请您评价,你只用说两个字“尚可。”
皇帝:“就这两个?”
“两字足矣。”
“总觉得有点单调。”
“你可以板着脸说也可以微笑着说。”
“那我看什么诗板着脸说,什么诗笑着说呢?”
“不看诗看心情。”
“行得通?”
“敢拿到皇帝面前的诗向来都不会太差,所以这两字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中肯又不*份的,而且还给对方留了很大的进步空间。况且哪怕评价失了水准,那也是陛下受心情影响了,不怪您没看懂只怪他没眼色。再者,您是皇帝,谁敢啰嗦?”
“你说的好有道理。”
无言以对的皇帝陛下从善如流,后来还学会举一反三,应付这种场面越来越得心应手。比如前年上元节,三公主赋诗一首《元夜即事》,正逢他角力获胜心情大好,连赞两声“尚可”,还随手扯下腰带上的汉玉九龙佩赏给了三公主。
三公主自以为讨了父皇欢喜,一连两个月走路都是带风的。刺激的后宫各位主子都加紧了操练自己娃读书写字。
-----不仅装逼成功还间接推动了儿女教育,连太后瞧着也喜欢。
可惜今晚,她们没有得逞。
朱雀阁的投壶还在进行,一轮下来,二公主三公主都旗开得胜,二皇子还投了个连环,众人纷纷喝彩。接下来又轮到小四。他手指一转,耍了个彩花,背身盲投。
袁妃从袖子上看过来,箭矢恰好落壶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好!”皇帝大笑,还亲手拣了枝杯口大的芍药簪在了他的发髻上。小四脸蛋红红问袁妃:“母妃,漂亮吗?”
“漂亮,当然漂亮。”袁妃把他圈在怀里。
李妃脸都绿了。心情不好,导致她发挥失常,原本十拿九稳的游戏竟然连壶耳朵都没碰到。皇帝笑的十分促狭,亲自倒了杯酒来灌她。却不料李妃觉得皇帝就是诚心的,又恨又恼执意不从,争执中酒水泼了陛下一脸。
这下子皇帝的脸彻底拉了下来,阴沉的可以滴水,也不叫宫女伺候,自己袖子一抹,甩手而去,脚步登登登,用力大的仿佛要踩破楼梯。脚步声消失,朱雀阁顿时陷入了死寂。袁妃看看呆若木鸡的众人,盈盈站了起来,拉了四皇子走到皇后面前福身行礼:“小四方才吃多了面筋,我带他去走走。请恕妹妹无状,先告退了。”
皇后尚未开口,李妃便硬着脖子道:“四皇子的生日,你的东道,主人先离场了算怎么回事?”
皇后已经习惯被李妃抢在前头,也不十分介意,只笑着搀起了袁妃:“正好,永宁宫还有陛下一双鞋子没做完,我们一起吧。”随即又看着四周:“今晚热闹,姐妹们定要玩耍一番,我就不拖留了。”
袁妃且不答李妃,等皇后说完了,她一手扯了小四,稍后一步伴在皇后身边,路过李妃的时候,站定,笑吟吟的看过去:“姐姐说的有理。我便取了那芍药,制一味降火清脾丹送到咸福宫,聊表歉意,也算一慰姐姐锥心之痛。”
说罢命彩云捧了大花囊走人,留下李妃在那里气了个倒仰。
御池边,榴花树下,董音正看书衡拿了柳条花朵编花环。董音看着书衡几下摆弄,几次环绕勾连,一个花冠就成了,忍不住啧啧称奇:“实在没看出来,你的小胖爪子还挺灵巧的嘛。什么时候有的这手功夫?”
书衡得意的举起来戴在她头上:“是是是,我是小胖手,抵不过你董大才女纤纤柔荑,又能画又能写。姐姐刚刚论画很有见地。”
“要论花鸟画,我跟申姐姐还是差些,她算得上个中翘楚。”董音白了她一眼:“按理讲,你身上倒有才女的好血脉呢,别浪费咯。”
“申姐姐”
“申阁老的孙女儿。她不怎么出门,所以你不晓得。下次我带你认认。”
女孩儿都爱美,以才女自诩的董音也不能免俗,当即拿出荷包里的银嵌套小手镜对镜自照,自我打量一番,颇觉满意。于是又揉书衡的脸蛋:“你这个小东西,倒藏着些稀奇古怪的本领。还有哪些好手艺,快快招来。”
“没有没有。”书衡忙着把脸蛋从魔抓下拯救出来:“这才是宋婆婆刚教我的呢。我手笨,一下子也学不来许多。”
董音还是不信,只管揉她,正玩闹间,见朱雀阁那里太监宫女值杖挑灯不少丽人迤逦而去。远远的看到袁妃携了四皇子离开,董音问道:“你可要去找姑母?”
书衡摇摇头:“姑母只怕有事,下次再去永宁宫闹她吧。况且如今母亲也得好好休息,只怕我们再说一会儿话,我就得回府去了。”她微微侧过身去,便注意到百香圃里自她们出门起,便有那几个女子围在文和县主边悉悉索索说个没完,不用想就知道一定在开展以“书衡和董音”为攻讦对象的□□大会。竟然一直到现在都没停?!
董音也看到了,鼻子里哼了一声:“不敢当面锣当面鼓的比,就只会在背后乱咬。那个穿红衣服的,是令国公府的贾瑗。正三品以上的家眷,她算什么?员外郎的女儿也敢凑在里头。那个笨笨的,是寿山伯府的姬敏。我最不爱看她笑了,好好的非拿帕子捂了嘴,造作的不行。不懂得当她淑女,懂得还当她口臭呢。”
书衡忍不住笑道:“姐姐好钢口,才女就是不一样。”
董音白她一眼:“算了吧,就你那一张嘴,文和脸都白了。”
书衡笑道:“说实话,文和的文化修养在同辈女孩中算是尖子了。我就看不上她那作派。俗话说的好,看一个人的品味就看她的朋友,看一个人的能耐就看她的对手。去芝兰而就草签,智者不为。文和倒偏爱跟那些会奉承的一起混。”
董音很是赞同:“不用理她们,由她们说去。”说着,拉了书衡沿着河沿子走:“索性离了她们,眼不见为净!”
两人猜的一点都不错。
白香圃里,文和早一把团了画掷的远远的,尚未明显发育的胸部还气的一鼓一鼓。那姬敏在一边陪笑道:“县主不用生气,她们俩算什么,那董音仗着年纪大些,赢了也不光彩。那袁书衡更不值得放在眼里。我听我婶子说了,偌大的定国公府,就落在了一个病秧子手里,她爹爹不就是三天上朝两天请假的?这看陛下现在一时也离不开她爹,但这富贵能维持多久都说不定,哪日一命呜呼了,连个儿子哭丧都没有。”说罢,自以为犀利风趣,又拿帕子捂了嘴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