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这不是电影中发出的声音,而是影院观众发出的惊恐。
大屏幕上正在放吴志国受刑,浑身是伤,双眼赤红,半死不活。在针灸下,依然顽强的不开口。
这个时候,顾晓梦也终于承认自己就是老鬼,并让李宁玉去揭发她,以换来代号为老枪的吴志国出去送情报。
接着就是一段更刺激血腥的刑讯,把周讯放在布满细刺的绳子上来回滑动。
“呕!”
有几个胆小的观众,直接吓得要吐了。
更多的人是歪起了头,不敢正面看大屏幕。
“太血腥了!”
“日本人太可恨了,二鬼子更可恨!”
“顾晓梦怎么受得了,我都快受不了了!”
……
对着电影剧情进入了尾声,顾晓梦死了,吴志国出去通知了暗杀队,躲过了清剿。一场大雨中,武田被押送会日本,吴志国一刀抹了他的脖子。
快意恩仇。
而后,新中国成立了。
抗战胜利的吴志国找到了在纺织厂上班的李宁玉,道出了当年审讯的真正情况。一段主旋律的台词由周讯道出。
“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
在顾晓梦凝望的镜头中,电影戛然而止。
“导演:万小虎。”
伴随着字幕的升起,潮水般的掌声响起来,观众是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拍手掌。
“太好看了,太精彩了!”
“从没见过这么拍的主旋律,绝对是我今年看过的最好看的国产电影!”
“万小虎不愧是天才级别的导演,一部爱国主旋律,硬生生拍成了商业大制作。”
在掌声中,万小虎静等了一分钟,才感觉到掌声渐渐小了下来。
这才接过工作人员递来的话筒,走到大屏幕前。
清了清嗓子。
“咳咳,很高兴大家能够喜欢这部电影。拍这样一部电影并不容易,很多禁忌很多雷区你都要去触碰,因此很感谢总理为电影说好话,感谢审查委员会放我一马。呵呵。”
哗啦啦,掌声再起。
万小虎伸手压了压,说:“拍这部电影的想法,是来源于一个长辈,老军人。听他说了很多抗战时期的故事,因而急切的想要拍一部这样的电影,一开始我想拍一个正面杀敌的电影,后来觉得这个样的电影不少,于是就拍了一个新的视角,谍战。”
“庆幸的是,《风声》获得了你们的掌声,谍战题材成功了。感谢演员们和职员们的幸苦工作,感谢海津市政府、滨城市政府大力支持,感谢海津电视台的配合……今天是首映,距离上映还有一个多月,我拜托大家能够替电影保密,不要对外透露剧情,谢谢。”
哗啦啦……
《风声》的首映无比成功。
第二天,金鸡奖的颁奖典礼,也被抢去了一部分风头,全国一般半的娱乐记者报道了金鸡奖,另外一批则报道了《风声》的首映礼。
《浅圳晚报》:“《风声》代表着中国商业类型电影走向成熟。”
《京城日报》:“观影后惊喜不断,演员各种飙戏,节奏行云流水,万小虎可以堪称中国商业导演第一人。”
《魔都一周》:“《风声》将谍战做到了极致。”
《中国银幕》:“中国谍战片是信仰教育,《风声》却是杀人游戏。”
《信息时报》:“《风声》酷刑设计很残忍很讲究。”
《京城青年周刊》:“耳听的是风声,狂飚的是演技,国产谍战大片名不虚传。”
《天天新报》:“《风声》少儿禁止。”
《电影世界》:“《风声》首映指南,整体质量四星,演员表演四星半,音画效果三星半,娱乐指数四星半。”
《文汇报》:“电影只是借着信仰的名义,展示酷刑而已。”
新狼娱乐版:“如果中国商业类型片是一场新浪潮运动,《风声》就是标杆式代表作。出神入化的表演,深度广度俱佳的镜头,大片包装化的主旋律,一切都臻于完美。”
《楚天都市报》:“再完美的宣传,也难掩电影败笔太多。”
《魅力江都》:“万小虎是好莱坞式的导演,主旋律与商业片的完美结合。”
媒体上《风声》能与金鸡奖颁奖店里抗衡,网络上更是《风声》独步天下,因为首映已经结束,时光网上的电影条目下,开通了评分功能,短短一个小时就飙升了一千多条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