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之间修建战备公路,以满足眼前对俄防御的需要。
如果说国家大规模修建铁路是为了刺激国内对钢铁锻造、木材加工等行业的需求,那么修建战备公路就是出于刺激以水泥生产、采石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项目。二者在本质上是同一个目的。
眼下〖中〗国大部分人口存在于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王辰浩并没有对地主和土地进行改革,除了他暂时不想得罪〖中〗国强大的地主阶级的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中〗国工业发展需要大量廉价工人,如果进行了土地改革,以〖中〗国老百姓的传统观念来看,他们会沉浸在种地的兴致当中,就更不会有劳动力去参与工业生产了。
英国以圈地〖运〗动的血泪史来完成将农业人口驱赶进城市,从而为英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工人阶级,奠定了英国成为工业强国的基础。美国通过南北战争的形式废除了农奴制,从而得到了大量的种植园农民和黑奴进入再北方的美国工厂,为美国工业发展带来的廉价的劳动力,不到三十年时间美国的工人数量由南北战争前的112万人,不及英国一半,到十九世纪末一下子猛增到了两千万工人,使美国在十九世纪末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将第二的德国和第三的英国远远的抛在后面。德国的发展是通过容克新资产阶级对老牌旧资产阶级的掠夺得来的,德国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原有的旧资产阶级的财产被容克庄园主们录夺,从而造就了容克新资产阶级。
而普法战争后,德国占领了法国工业最发达的得克萨斯和洛林,等于捡了现成的。
如今,王辰浩对〖中〗国的工业进行改革时,周边没有掠夺的工业强国对象,无法走德国式的掠夺式的快速工业崛起的道路。也不可能像美国内战那样,因为〖中〗国没有美国的那种宽松国际环境,〖中〗国当前面临来自沙俄和〖日〗本的军事威胁,英国虽然暂时向〖中〗国示好,但是其对华侵略的野心是不变的。〖中〗国打完沙俄后,英国就会卷土重来。更有〖日〗本这个狼子野心的国家在一旁窥视者,因此王辰浩极力避免内战,给这些列强们趁虚而入的机会。因此美国内战那种工业发展道路也被王辰浩否决了。
最后就剩下英国的圈地〖运〗动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王辰浩可等不了那种漫长的岁月。好在英国圈地〖运〗动的核心要领王辰浩清楚,因此王辰浩根据英国的工业发展方式,在建立大量的工人劳动力问题上,王辰浩选择了一条类似于英国圈地〖运〗动的方式。
〖中〗国历代以来的王朝更替战争都是因为土地兼并严重导致的,土地对于封建国家的稳定性至关重要,因为土地是封建经济的基础。但是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土地对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负面影响力就次要多了,因为资本主义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土地单键不再那么激烈了。
眼下〖中〗国的土地兼并严重,地主阶级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耕种土地全国度80%的农业人口当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民处于水水深火热当中,他们失去了土地,沦为佃户被地主录削。另外有土地的农民也过者衣服不遮体,饭菜不裹腹的贫困生活。
这种情况正好类似于英国的圈地〖运〗动,王辰浩通过全国工业项目建设将这些没有土地的农民吸收进工人队伍当中,让他们直接放弃农民身份,加入工人阶级里为国家工业建设作贡献他们因为起点就没有土地和生产资料,因此成为无产工人阶级。同时,工业生产当中,工人的工资可比现阶段的〖中〗国农民收入高的多了,因此吸收那些有部分土地却无力维持生计的农民进入工厂,他们的起点比其他无土地工人高一些便成为有一定资产的中产阶级。
而原来的地主阶级,因为他们手里的佃户们不断的离去,造成劳动力大量流失,他们当中一部分开明人士将变卖土地,投资商业,成为中小资产阶级。一部分地主将提升佃户待遇,发展大种植园经济方式,从而成为〖中〗国式的富裕农民阶级。
对于〖中〗国的农民阶级来说,闲散的农民转化成了工人,有了出路。
剩余的农民得到了待遇提升,同样有了出路。这样王辰浩既不用得罪〖中〗国最有权势的地主阶级,又解决了农民问题,实现了国家政权的平稳过渡,对王辰浩的统治至关重要。
北洋政府通过全国工业基地、军事基地、铁路网、公路网等浩大工程建设,吸收超过一亿农村人口进入工人阶级队伍里,这样一来,工业〖革〗命的最基本条件变具备了。虽然这些由农民演变而来的工人阶级,其素质远不如国外的工人阶级,但却可以满足〖中〗国现阶段的工业〖革〗命建设发展所需。
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通过这种不流血方式,即保障了国家各项工业项目和战略项目的建设发展,又成功的解决了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最大一对矛盾,为〖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顺利发展扫清最大一个障碍。
同样,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项目解决了国内闲散农民的生路问题,反过来大量能吃苦能耐劳的农民加入国家各项工程建设项目当中后,为这些项目带来了廉价的劳动力,各项工业项目的建设也比预期的建设进度加快了不少,像修筑国家铁路网、国家公路网等依赖劳动力的项目进展神速,交通部大臣詹天估在给国会作报告时,直接称〖中〗国的铁路建设速度将以美国铁路发展速度为标尺,将冲击美国1887年造铁路两万公里的世界纪录,年修造公路里程将冲击法国1876年最高纪录3.2万公里。
王辰浩和他的北洋政府虽然没有对土地进行改革,但是对全国农业还是进行了一番改革的。
〖中〗国依然是个农业国,毕竟四亿人口最大的问题是吃饭问题,也就是粮食问题。
此时〖中〗国的耕地面积世界第一,但是效率低,产量低。1897年,清帝国粮食总产量约一亿吨,平均人均不足两百三十公斤,处于勉强温饱水平线上。〖中〗国每年从美国、英国进口大米、1小麦、玉米200多万吨,以每吨粮食平均三十龙币计算,单粮食一项,就huā费外汇六千万美元。
从1897年开始,王辰浩作为直隶总督时,便开始在直隶省推行农业改革,向农民低息无息贷款,要求农民在地里施加化肥以提高粮食产量。
经过两年的试验,直隶省粮食产量翻了一番,农民得到了极大的粮食收获,家家除了上缴国税和地主的租子税后,净剩下的粮食不但满足自己温饱要求,更是可以拿到市场上出售换钱。当然,他们的粮食第一时间都卖给了政府,因为政府一直在囤积粮食,当初跟农民签署协议时就明确规定,农民打出来的粮食优先卖给政府。
直隶省的农业改革成功了,随后迅速在周边各省推广,在北方各省迅速赢得了老百姓们的一致支持。
随着王辰浩成为帝国内阁大臣,直隶省的农业改革的成功经验迅速在全国各省推广开来,深得全国各地老百姓的欢迎。地主阶级们更是拍手支持,佃户打的粮食越多,他们得到的就越多。
王辰浩没有没收地主手里的土地,这使得他的全国农业改革得以在各省各地顺利实施,没有遇到任何阻碍。
农业部大臣递交给国会的报告中称,不出两年时间,〖中〗国就会告别进口外国粮食的局面,这将为国家外汇节省六千万美元的开支,降低〖中〗国对美国和英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同时,工业部大臣张赛指出,全国农业改革的成功,使得〖中〗国的化肥工业发展迅速,即北洋化肥厂之后,全国各地陆续由商人们集资建立了一百多家化肥厂,使得国家化肥生产规模达到两千多万吨,仅次于美国的五千万吨和德国的四千万吨规模,位列世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