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的高丽百姓能尽快找到他们的新主子,二是迅甄别出反对势力,集中力量对他们打击,宋朝可以出兵,但不能陷入泥沼战,持久战,三是迅使高丽产生分裂,以便能歼灭高丽北方主力军队。
但没有那么容易的。
眼看进入十月。康兆向王讼求救,结果消息传来。说是宋军自海上起突然入侵,金致阳叛变。自立为后新罗国王,他傻眼了。
王家子孙不仅是在开京城,其他地方也有,他立即找了一个王家的后人王夼,立为新君,分出重兵,一路向南。
然而他刚刚分兵,宋军就兵临城下。
高丽其他地方权臣于是一直学习康兆,各自扶持着代理人。仅是一个月之内,便出现了六七个高丽新皇帝,然后讨伐金致阳这个叛贼,不过除了康兆分出的部分军队外,其他人都是在喊口号。如何讨伐?开京城此时集结着数万宋军,同时大海上又运来大量粮草物资,自己这点兵马送上去,人家都未必能看上眼。
果然,康兆的军队刚过大同江不久。便是金致阳的手下军队与宋军联合起来击败。
康兆很苦郁,于是坐等冬天到来。
天冷了宋军撤走了,就可以大军南下,一举定乾坤了。
但他又想错了。此时宋朝与唐朝不一样的,如果是唐朝,还用宋九花费那么多心思吗?早就开打了。
还与唐朝不一样。
李世民两次征高丽。都是畏于严寒所迫,最后不得不退兵。
然而那时候唐军穿的是什么冬衣?一件麻衣里面塞三两木棉絮。那就是过冬衣服了。
此时宋军穿的可是正宗的棉大衣。
甚至有的家中条件好,开始穿新出来的羽绒服与羊毛衫。有了这些衣服。在不战斗的情况下,宋军足以能在冬天于外兴安岭北方活动。
战斗也无妨,深冬到来,宋军只是防御,避免野战因笨拙而导致大量牺牲。
这与扶持金致阳一样,那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战略目标。
康兆联合了一些力量,然而于整个冬天里牺牲无数部下,只攻下了几个城关,相反地看到他攻击力不强,一把大雪翻飞里,许多豪强与高丽旧城主派出使者,向金致阳表示了诚服。
不知不觉中,春天就来临了。
对康兆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于是决定从鸭绿江撤兵,全力攻打开京。
然而经过一个冬天,局势早就截然不同。
宋军先是将所谓的东京拿下,高丽国家分裂,北方那数千士兵无心交战,纷纷投降,让宋九送去挖矿了。
然后派出部分军队徐徐南下。
大多数部族投靠了高丽,不能一起打击,有甄别性地选择了几个典型进行镇压。这两年多来,是金是银,成份一起看出来了。但也不能当真,如南诏开始对唐朝也忠心的,力量强大后,一切不同。
只能说略略扶持一些忠心的部族,改土地归流太过激进,会引起骚乱,然而分化依然是治理北方的主调。
与这些部族联合起来,将几个典型的部族狠狠镇压下去,甚至有两个部族整个灭族,春天到来,盖马高原与长白山形势完全巅倒过来,大多数部族向宋朝表示了投靠。不然怎么办?或者投靠康兆,康光能代表高丽吗,或者投靠金致阳,那与投靠宋朝有何区别?
康兆在撤退。
宋军分出一部,从盖马高原扑下来,在静戎郡盆地将康兆军队堵住,随后宋朝追兵杀到,金致阳又亲自带着新新罗军队杀来,三军夹击,康兆军队大败,康兆被乱兵砍死,那个傀儡皇帝王夼被活捉。
宋九这才将一个皇帝送到京城去,那就是这个王夼,他没多大作用,仅是送给赵恒的一个玩具,一个小收藏品。
康兆全军覆没,向金致阳倒戈的人更多了。
到了六月,宋军开始徐徐从开京撤退,然后于大同江畔划分国界线,不但有6地的国界线,还有海上的国界线,以登州到大同江拉成直线,以北属于宋朝的,以南地区则是以登州到开京的中间一切两半,东侧岛礁为新罗,西侧岛礁为宋朝,这个对宋朝比较有利,毕竟登州伸了出来。
但在这时代,谁注意海权哪。
金致阳啼笑皆非签了条约。
然后再于6地分界线立界碑,宋军开始驱逐百姓了,有些狠,那怕表示忠心愿意留下来的百姓也强行迁徙到江南。还有一些辽东逃亡过来的百姓要求留下,同样不准,继续做二等公民去吧。
这又招来了一些弹劾声音。
甚至赵恒下了诏书否决宋九做法,可那时百姓早就迁之一空,诏书下达了也没有作用。
可能也做错了,但宋九无怨无悔,这是为了一劳永逸解决这个麻烦的举措,至少境内不会有反叛现象了。
六月末,最后一批宋军从新新罗撤军。
但此时新罗仍有许多分裂势力,不过那是金致阳的事了,若连这点反叛势力都镇压不下去,凭什么当初有想法?
可是随着这批军队撤回,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