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只是《十字》中主要的出场人物,并非全部人物,其简介也只限于《十字》的内容,并不涉入到下一卷。有些人物在第二卷《权柄》中甚至是重要人物,在这里也并未列出。这个主要人物表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十字》而写,所以有其局限性。
石越:现代历史系毕业青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不可知的原因被传送至北宋熙宁二年,从此开始他的传奇一生,当时按实际年龄算,他二十一岁。石越天性谨慎,不喜欢冒险,表面随和,不喜抗争,但是骨子里却有着相当的固执性格。总体来说有着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性格,但又绝对的理性与现实。
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改革家,一生以孟子自喻,期待能够凭自己的力量把宋朝带向一个富强的道路上,但是在历史上终以失败告终。史载说他聪明过人,性格倔强,不太喜欢修饰自己的外表。他当上宰相后一意以征诛之术(把不满者赶出朝廷)来推行自己的新法,却相当的不注意吏治,过份看重政策与制度的重要性,加上他是南方人,在新法实行中并没有考虑到北方人的利益,因此种种原因综合作用,让他走向了无可避免的失败。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五十岁,任参知政事。这个“拗相公”对石越的观感相当的复杂,一方面是对于自己的自信,让他认为石越总是在妨碍他推行新法;另一方面他不得不正视石越的许多过人之处。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王安石是最有可能与石越有许多共同语言的人物,但是造物弄人,以王安石的性格加上两人的政治地位,让两人的关系显得并不那么乐观。
司马光: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以《资治通鉴》而名留史册。但在当时,他却是保守派的代表人物。虽然身为王安石的好友,但是一方面在学术上,他是“史学派”的领袖,与王安石的“经术派”相对立;另一方面,他是北方士子中洛派和朔派共同的领军人物,与王安石所代表的南方派相对立;而在政治上,他有着保守的立场,虽然他亦表现出改革政治的倾向,但是他的所谓改革却是更注重于人事而非制度,甚至他在最后疯狂的拒绝任何制度上的改革。在王安石当权后不久,他被贬往洛阳,任西京留守。在熙宁二年,司马光五十二岁。因为保守派共同的困境,即对制度提不出建设性的意见,而只能纠缠于新法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来反对新法,因此并不受到皇帝的重视,直到石越出现后,保守派中所包括的温和改革派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和石越的政治盟友关系。但是司马光的生性严谨,让他终于不能和石越这个小他三十多岁的人成为好友,虽然他非常的佩服石越的才学与见识。
苏轼:北宋著名的家,在政治上则是当时蜀派的代表人物。蜀派是介于南方派与北方派的派系,因为地域的原因,蜀派既有南方派的特点也有北方派的特点。所以其代表人物苏轼的政治理念也比较折中,一方面反对王安石过于激烈的变革,希望在变革能够稳步推行,考虑到现实的状况;一方面也反对完全的保守,认为变革是在所难免与必须的事情。因为这种看似理性的态度,所以无论新党当政或旧党当政,苏轼总是不能得志。在熙宁二年,苏轼三十四岁。他生性豪爽,达观,才华横溢,很年轻的时候就享有才名,却喜欢帮助年轻的读书人。他和石越私交良好,终其一生皆是石越是良师益友,但是在某些方面,他似乎并不能理解石越的手段。这是一个只能从光明面来理解事物的读书人。
赵顼:历史上北宋的神宗皇帝。但显然“神宗”这个谥号不足以表彰他在小说中的功绩,所以小说中并不称他为“神宗皇帝”,事实上他也有更为伟大光彩的谥号。这个年轻的皇帝是历史上非常有抱负的君主,虽然苛刻的史家也许会讥讽的称他“志大才疏”,而不少人也不不太公平的指责他立场不坚定。这个十八岁登基(或谓二十岁),三十六岁去世的年轻皇帝自一即位起,就一心一意想要励精图治。他无法忍受向蛮夷岁贡的耻辱,因此在他的治下开始了王安石变法的篇章。虽然王安石的政治地位并非一直很稳固,但在重重的压力下,新法也并没有因为王安石不在相位而被废除,对于新法他表现出了足够的坚定。这个年轻的皇帝,曾经立誓要恢复汉唐故土,继承宋太祖的遗志,但是一生的不得意终于让他心力交瘁而英年早逝。在熙宁二年的时候,他年仅二十岁。这个年轻皇帝的性格,有着急躁、刚决的一面,也有着对臣下优容的一面,总的来说,也是一个矛盾的性格。
王倩儿:王安石之女。熙宁二年时她年仅十六岁,这是一个聪明的女孩子。虽然以她的经历来说,在当时也许为很多人所羡慕,但是对于她来说,却并不能够很简单的形容。虽然她的婚姻在某种意义上一桩政治婚姻,皇帝借此来缓和他所信任的两个臣子:石越和王安石的关系;但是以她的本心,她对于石越还是有着深深的爱恋。而石越对她,也抱有极深的感情,甚至认为自己穿越千年的时光,也许就是为了来爱这个冰雪聪明的女子。但是在另一方面,她却不得不在父兄与自己心爱的男人之间做感情的交战,因为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却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