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问了句:“不知是哪位神医?”
“其名扁鹊。”毗人答道。
“扁鹊?!”
一听到这两字,原本有些兴趣缺缺的姬正一下子来了精神,扁鹊之名对于他而言,那可是如雷贯耳,
历史记载中,扁鹊,嬴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
“起死回生”、“讳疾忌医”、“病入膏肓”这些成语,都与扁鹊有着关联。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
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
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
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蔡国,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桓公不相信,还很不高兴。
十天后,扁鹊再去见他,说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脉,不治会加深的。”
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悦了。
又过了十天,扁鹊又见到桓公时说,“病已到肠胃,不治会更重。”桓公十分生气,他并不喜欢别人说他有病。
十天又过去了。
这次,扁鹊一见到桓公,就赶快避开了。
桓公十分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说:“病在肌肤之间时,可用熨药治愈;在血脉,可用针刺、砭石的方法达到治疗效果;在肠胃里时,借助酒的力量也能达到;可病到了骨髓,就无法治疗了,现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无能为力了。”
果然,五天后,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鹊,而他已经走了。
不久,桓公就这样死了。
由此可见,在纷乱无比的战国时期,扁鹊确实称得上是神医,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对于这些历史上曾有的记载,姬正自然十分熟悉,也无怪乎他听到毗人所说的神医就是扁鹊之时,一下子就来了精神,这么一个神医他必须要见上一见。
这可不单单是因为姬正考虑到自己若是得到神医扁鹊医治,极有可能更快康复,而是他有着更多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