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已经进入八月,不像院试时那样炎热,秋高气爽正是好时节,秦观将提盒和薄毯在角落放好,又重新打量了一下这间考房,这里就将是他这两天一夜战斗的地方。
巳时已到,考生全部入场,关门落锁。
这两天,没有水火天灾、皇帝御旨,考院的大门是不会打开的。
如果此时有人胆敢冲击考院,不管什么理由,都会遭到官兵的攻击,就算被杀了,你都没地方说理去。
科举考试这两天,大赵国的一切都要让路。
比后世的高考还要厉害许多。
鼓声响起,考试开始。
小吏衙役们提着竹篮,开始分发试卷、草稿纸,秦观接过考卷,能明显感觉出其厚度,要比院试时厚的多,这也说明题量肯定不小。
乡试的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这三项与院试一样,不过却多了一项经义题。
秦观打开试卷先看了一下,总计有帖经50道,墨义50道,诗赋两首,经义5道。
这个题量其实已经很大了。
尤其是经义,考官出题目,写一篇合乎标准的经义其实很难,比后世写作文还要麻烦。
有学问的考生自然不怕,可天纵奇才又有几人。普通学子要斟字酌句,其实是十分烧脑累人的。
所以两天一夜的时间,并不算很长。
对于那些帖经、墨义题,秦观有些看着眼熟,读书的时候应该是见过,可有些确实太过生僻,脑子里一点印象也没有。
不说别的,四书五经各部经典,总计不下几十万字,碰到这种掐头去尾只留几个字的题目,除非将书背的滚瓜烂熟,否则肯定懵逼。
不过....
这拿不住咱们的秦二公子。
两名巡场官员过去之后,秦观的左手就摸像了手机,按下电源键屏幕亮起,熟练无比的进入科举APP,单指输入溜得飞起,在搜索栏里输入第一道帖经题。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
搜索...
答案立刻出现,这题出自《礼记》,里面的原文显现。秦观不得不感叹,咱终究还是个现代人,离不开手机啊。
现代人,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情就是摸手机,上厕所手不离机,等车时手不离机,走路时手不离机,和同事、朋友、同学吃饭时照样手不离机,和女朋友约会时,两人也都扛着手机,就连啪啪到一半来了微信,都要停下腰部动作打开看看,而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是放下手机。
废话真多,赶紧答题才是正经事。
答案搜索出来,秦观右手毛笔刷刷刷的写个不停,这次可不像院试时,毛笔字烂成一坨一坨的,如今他有书法技能在手,运笔如飞,考卷上出现了一个个如印刷一样的台阁体。
啥是台阁体,台阁体形成在明朝初年,明朝书法家沈度的楷书清秀婉丽,深受明成祖喜爱,并誉为“我朝王羲之”。朝廷的重要典籍皆委任沈度书写,于是当时的读书人纷纷效仿以迎合帝王的喜好。甚至当时的“台阁重臣”如杨士奇、杨荣、杨溥为皇帝起草昭告时,亦采用这种字体,号称“博大昌明体”,因为他们位居台阁,这种书体...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