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内屋,曲莲环顾了下四周,瞧着这人家颇有些家徒四壁的模样。妇人的粗布褙子上摞着许多补丁,少年身上的短褐更是短了一大块,露出了长长的一截手腕和脚腕。
那妇人将曲莲和丹青安置在西厢房内,又让那少年端过来一盏油灯。
借着那昏暗的灯火,曲莲看着这仅有一桌一椅的屋子。
依墙处用两块碎裂的缸底打着一块长木板,便充当了床铺。
妇人又从东厢中拿出一条薄褥搭在了木板上,这才示意那男孩子将丹青放在上面。男孩犹疑了一下,方照着妇人的话去做,将丹青放在那床上。
曲莲身上发软,只在那椅子上坐了下来,朝那妇人勉强笑了笑道,“多谢嫂子收留,我们只歇一晚,绝不多打扰。”
那妇人见曲莲这般说,只懦懦的应了一声,脸上还带出些悔意。
曲莲心知她必是心中畏惧,只是此时也顾不上这些。只央那妇人寻了件干净的衣裳,给丹青换了,又将那瓷瓶中的药丸用桌上的凉茶化开,给她服了下去。见她呼吸渐渐稳了下来,这才又看向那妇人温声道,“这位嫂子,我夫家是庐陵城大户,若我主仆二人能返回家中,必定重重相谢。”那妇人听曲莲这般说道,脸上才露了几分安定,点了点头道,“夫人可用过晚饭?”一边又指使那少年道,“去将埋着的薯瓜拣出来。”
少年也不吭声,转身便出了厢房,不多时便端着个破了口的瓷碗,里面放着三个拳头大的红薯。
妇人便道,“没什么好东西,夫人将就着填填肚子吧。”
曲莲闻言便感激一笑,只从瓷碗中取了一个红薯,掰了开来,小口的吃着。见那妇人在桌边坐下,便说起话来。
这才知道,此处竟已出了庐陵,到了汲县,细细算来已经距离庐陵有百里之遥。
这竟是个军户人家,妇人的丈夫被庐陵王征了兵丁,此时正在北直隶外打仗。家里没了依靠,此时只剩个半大的孩子,日子自是过的十分清苦。曲莲身上此时也没什么钱财,出府时本也没戴多少首饰,被掳后一路在马背上颠簸,发髻里便只剩那支金簪,此时也被她用来戳了贼人。此时见那妇人与少年都有些面色饥黄,心中倒十分不忍。
这一夜,曲莲便伏在桌上睡了一夜。
清晨院外传来鸡鸣声时,她一个激灵的惊醒了过来。抬眼望去,那半支着的窗棂外已经透了些晨光,想起受伤的丹青,她便忙起身走到床前查看。却见丹青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显然不是很好。
伸手摸了摸丹青的额头,果然十分烫手。胸口虽然不再流血,可这发热一样会要人性命。
曲莲忙寻了那此时已在院外剁菜喂鸡的妇人,想问她家中可有去热的草药。只可惜,这家到底清贫,平日自己都不敢有个头疼脑热的,又怎会存下药物。曲莲闻言,心中便焦急了起来,又问她附近可有医馆。
这一回那妇人倒是点了头,迟疑道,“往南二十里便是镇子。”又道,“只是那镇子只有一家医馆,诊金……诊金可贵的很。”曲莲心中一沉,又想着此时若返回庐陵,恐丹青便要丢了一条小命。无奈之下,便只得先带着丹青去往镇上救治。她想了想,便用身上的缂丝褙子跟那妇人换了件粗布印染着青花的袄子,要带着丹青去镇上。
幸而这妇人家中还有个半旧的独轮木车,那妇人得了曲莲的衣裳,便又让那半大孩子推车载着此时已经半昏半醒的丹青,带着曲莲去了镇子。
三人直走到晌午,才到了镇子。
曲莲打量了,见路边来往的皆是些小商小贩,便知这不过是个小镇子,心中倒安定了许多。
那医馆便在不远处,三人便朝着医馆走去。一路上,丹青还数次硬撑着起来做了暗记。她此时本就十分虚弱,这番动弹下来,已是完全昏迷不省人事。
那医馆颇有些冷清,此时只有一个掌柜坐在台前打着瞌睡,见进来两人,还推着个半死不活的小姑娘,立时起了身,上前来询问。又见那小姑娘烧的满脸通红,便知她到了紧要的关头。还未等曲莲开口,便伸了一只手道,“五两银子!”
曲莲还未开口,那少年倒先嚷了出来,“五两银子?你怎么不去抢那银楼?我们不过是治个外伤去个热,便这许多银子么?”
那掌柜闻言便冷笑了起来,“这丫头眼瞅着不过几个时辰的事了?一条命还不值五两银子吗?”
曲莲不欲与他争辩,只低声求他可否先救人,诊金日后自会十倍百倍奉上。只那掌柜断然不信,说什么都不愿松口。曲莲无法,她如今身上没半点银钱,又无半点饰物,确然拿不出这五两银子。便是不与那妇人换了衣裳,难道还能当了衣裳?便是那褙子是缂丝的料子,她一路上划破了那许多口子,恐怕也断然值不了五两银子。
此时心中便有些焦急,仿若当年的孤苦无依便又涌上心头。
陈氏夫妇当年离世之时,她也是这般无依,没有银子付诊金,只得将自己卖了,却仍未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